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公众号
标准化病人(SP)研究中心
欢迎您访问标准化病人(SP)研究中心!
【SP项目的概述】标准病人的职业素养要求
前言:
为帮助全国医科院校、医疗机构、SP会员单位和教学基地的医护教学人员及时获取更多学习信息,CSPC将不断提供优秀的医学文章精品汇编供大家参阅。以下是我们推荐的文章(且拍摄有匹配的教学视频)汇编之一:
近年来,因学生观摩检查病人产生的纠纷日益增多,有的病人以各种理由拒绝实习学生,甚至有的病人或家属因为实习学生的表现欠妥而激化加剧矛盾,由于病人的不配合,导致现在医学生实践机会大大减少,临床实习质量大幅度下滑,加之部分高校招生规模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临床实习带教的负荷,目前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法是将SP引用到临床教学及考核中。
对学生来讲,可以在贴近实际的医疗情景下更好的学习各种技能,而且可以有效规避病人的拒绝以及反复检查对病人健康可能产生的涉及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对教师而言,SP能依照具体教学上的需求按照脚本来演出特定的案例剧情,比应用临床病人具有更大的弹性。
SP在医学教育中饰演特定的病人角色,并向学生进行反馈指导,不仅能为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提供帮助,又能对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人际沟通、心理素养等方面提供有益帮助。SP在医学教学中可担任病人、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三重角色,其中病人角色为其基础角色。训练有素的SP除了扮演病人角色外,既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估,又能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教学指导反馈,是普通病人难以做到的,也是专业教师无法全面具备的,因此,教学效率得以明显提升。专业的SP应该具备下列素质要求:
一、对标准化病人的认知和素质要求
(一)适宜的身体条件
尽管SP扮演的角色是病人,在实际培训和考核时其工作强度却非常大,常常需要连续几个小时的反复表演、评估、反馈,没有强健的身体是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的,因此,身体健康是SP的必备条件。另一方面,临床疾病种类繁多,具体SP的选择还需要考虑身体条件与疾病的符合情况,如年龄、性别、外貌特征和体型等。例如消化性溃疡、急性阑尾炎等病例多选择中青年扮演;2型糖尿病、脑卒中等病例一般多选择由中老年人扮演;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多选用偏胖体型的中老年人来扮演;胆囊炎病例适合选用体态肥胖的中年妇女;宫外孕病例则需要年轻育龄女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例往往也多选用女性;自发性气胸、肺结核等病例多选用偏瘦体型的青年人。
(二)对医疗健康事业的奉献精神
除适宜的身体条件外,SP应志愿为人类医疗健康事业做出一定奉献,奉献精神是成为SP最重要的条件。由于当前的医学发展、医学教育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尤其是对于SP工作的薪酬和补偿机制还很不到位,这就需要SP候选人们愿意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点事,自愿作为SP并真正的热爱这项工作。SP被招募培训后多是兼职参加医学院校的教学及考核,尽管招募方会对其支付一定的劳务收入,但SP更多的是以一种志愿者的身份参加。
医学院校应用SP的教学或考核时间常与SP的日常工作安排有冲突,需要SP调整自己的时间来参加,牺牲个人时间为医疗教育事业服务。北京协和医院在招募SP过程中,特别强调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很多优秀的SP经过多年的实践也体会到奉献之中也有收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学习到了更多知识,而且当SP看到自己在反复的表演和反馈中切实有效的帮助医学生进步提高,并且受到学生和老师的尊敬和赞许,为医疗教育事业作出贡献的价值感油然而生。
(三)工作责任心
尽管大部分SP是兼职从事这份工作,但工作责任心依然非常重要,责任心是保证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先决条件。教学无小事,安排的练习或考核,要求SP必须准时到达,认真对待每一次问诊和查体。为了确保教学中安排的练习或考核顺利进行,SP有责任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SP为了避免因路上堵车等可能的因素,基本都是提前到达,以我校的SP为例,8点开始的考试,多数SP早晨5点多钟就乘头班车赶往考场,怕遇上早高峰堵车。
除了准时守时,SP还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在配合不同的学生时要始终严格按照SP的脚本要求扮演,不能因为不同学生的表现差异而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好恶感,而去擅自调整扮演角色的内容。此外,SP在配合中要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考核结束后需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反馈。一连几个小时的问诊、查体,所有人都是从始至终精神饱满。
(四)学习能力
SP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SP的工作并不简单轻松,需要通过SP培训师的专业培训和SP受训学员的专心学习,才能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SP。而且在培训学习中要求学员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评判能力,在培训及工作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要培养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记忆力和高度集中专注的能力。
选择SP时一般要从非医务工作人员中招募,这样能尽量确保SP在气质、语言、行为上更接近真实的病人。但是非医务工作人员的SP对医学知识相对匮乏,SP培训人员会根据具体病例脚本对其培训讲解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只有SP对相关医学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饰演病人的不适感觉,做到形象而真实,而这都要求SP要有较好的学习接受能力。但这也对SP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对疾病的简单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培训典型的“心绞痛”病例时,不仅需要给SP讲解患者发作性胸痛的部位、性质、诱因、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的特点,还需要让SP简单了解心绞痛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各种发展的后果等。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强的SP能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并背出具体病史。
(五)心理承受能力
SP的训练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这期间受训的SP需要有很多细节改进,需要反复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受训学员间的素质不同使接受学习的能力快慢不一,会无形中对受训的SP产生一些心理压力。还有SP在教学或考核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同学不当的语言、行为表现,也会对SP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和压力。这要求SP得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学会尽快化解心理压力,不能因为有压力而影响到具体的表演工作,要有包容心和健康向上的心态,而且当心理有压力出现时要尽早向SP培训师诉说,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当然,一个合格的SP除应能达到上述基本素质要求外,还要求SP具备良好的表演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尽快熟悉相关医学知识并能根据实际脚本做出真实而忠于案例的扮演,能和学生及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能作出清楚恰当的反馈。具备上述素质只是招募SP的基本要求,即便招募的SP学员经过SP培训人员的专门培训合格后,仍需经过反复较长的时间的实践磨合才能相对娴熟的从事这项工作。
二、专业医学知识的要求
在一般情况下,具有医学背景的人员可以充当或扮演SP,如教师SP(teacher as standardized patient, TSP)、学生SP(student as standardized patient, SSP)。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具有医学专业知识的人员才适合做SP。在某些情况下,教师SP或学生SP在表演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倾向,从而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这就成为选择医疗背景人员担任SP的弊端。
对于SP而言,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够具备良好的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医学基本常识、术语。由于非医务工作人员的SP对医学知识相对匮乏,SP培训人员会根据具体病例脚本对其培训讲解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只有SP对相关医学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更自然的饰演病人。同时,SP应在培训及工作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要培养敏捷的思维、快速的记忆力和高度集中专注的能力。
三、表演能力的要求
SP的工作和演员有很多类似之处。我们都知道,演员需要先熟悉剧本,了解自己要演的角色的喜、怒、哀、乐,深入实际,熟悉生活,然后才能按剧本对角色的要求去演不同的角色。SP也一样,所不同的是将剧本换成了病例,SP要首先弄清病例的所有内容,按病例的要求扮演病人。SP需要表现出病人的真实反应,包括表情、动作、声音及情绪等,这样才能真实可信,达到模拟训练的目的。有一定表演才能或热爱表演的SP会在角色扮演中占很大优势。在SP的培训中也要特别注意表演能力的训练,比如让SP去医院门诊或急诊“体验生活”,指导他们观察真实病人疼痛时的表情、疼痛的准确部位、反应时间差等小细节,提高SP表演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四、沟通评价能力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医学手段的使用,现代医疗环境日趋复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患者诉求的满足和尊严的维护需要医生具备更加多元化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沟通交流能力。目前我国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医患沟通的不充分。
现代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已经逐渐从临床--疾病为主线转变为人--健康为主线。然而我国对医学生临床教育中医患沟通相关课程设置不多, 且缺乏客观、公正、标准的沟通技能考核系统。由于医患沟通并非日常交流,交流的目的在于保障各类医疗行为的顺利实施,对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医学生在接触“真正的”患者之前能够接受模拟情景的训练,将会大大受益。SP模拟情境可以给医学生创造一个“允许犯错的”环境,通过及时反馈点评,帮助医学生认识自我、改正谬误、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医学生成为一名真正医生的使命感和自信心。因此,目前在没有大量患者可以提供练习的机会,患者的病情又千差万别的情况下,通过标准化病人作为培养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成为培养的最佳平台;从另一方面讲,标准化病人的作为教学指导者,训练医学生的交流能力也必然成为其高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章作者:梁乃新)
(以上文章节选自《标准化病人培训实用教程》;
主编:绳 宇 潘 慧
SP教指委向原作致敬!)